在辦理販毒案件時,要準確認定通過中間人買賣毒品的行為,與通過中間人販賣毒品的行為相區(qū)別。中介介紹人在毒品交易中處于中間人的地位,起介紹和聯絡的作用,通常與交易一方構成共同犯罪,但不要求獲利;中間人屬于毒品交易的主體,前后聯系的交易對象是上下家的關系,直接參與毒品交易并從中獲利。上海刑事案件律師告訴您相關的情況是怎樣的。
中介介紹人受毒販委托為其介紹毒品購買者的,與毒販構成販賣毒品的共同犯罪;明知毒品購買者以販賣為目的購買毒品,受委托介紹其與毒品交易者聯系的,與毒品購買者構成販賣毒品的共同犯罪;受購藥人委托,以吸食為目的,介紹他聯系毒販。
毒品數量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的最低數量標準的,一般與購買毒品者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的共同犯罪;同時,與販毒分子、毒品購買者合謀,聯系并促成雙方交易,通常被認為是與販毒分子的販毒共同犯罪。中介介紹人向藥品交易主體提供交易信息、介紹交易對象,對促成交易起次要、輔助作用的,應當認定為共犯;被告人以中間人的身份參與毒品交易,但超出了中間人在交易中的地位,在交易的發(fā)起和達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認定為主犯。
(一)“一對一”案件的特點
1、完全否認或部分否認
全部通過否認的情形即犯罪分子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完全不能否認學生進行信息盜竊或承認中國盜竊但供述未竊得任何企業(yè)財物的情形,在上述100起案例中,全部社會否認的案件有42件,占到總案件量的42%。
部分不可否認的情形即犯罪以及嫌疑人或被告人對進行網絡盜竊行為不予否認,但稱自己比被害人報失的財物或公訴機關對于起訴書認定的被竊財物要少,雖然我國司法管理實踐中發(fā)展也有極少量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的數額比被害人報失的數額要高,但這種不同情形就是由于公司不具有典型性,故本文研究不予支持重點問題討論。在上述100起案例中,部分無法否認的案件有58件,占到總案件量的58%。
2、是否可以多人多節(jié)上述100起案例中,一人進行作案的有73起,占到總案件量的73%,多人作案的有27起,占至總案件量的27%。涉及多節(jié)的案件有58起,占到總案件量的58%,涉及單節(jié)的案件有42起,占到總案件量的42%。
是否需要多人多節(jié),對于企業(yè)如何通過運用相關證據作為裁判工作規(guī)則以及認定網絡犯罪問題金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相較中國而言,多人比多節(jié)更具有研究社會價值,因為在多人的情形下,同案犯或同案關系人的供述對犯罪活動金額的認定他們往往一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作案地點
雖然盜竊罪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但對于某些類型的盜竊罪,如人財兩空的盜竊案件,證明被指控的事實一般不會特別困難。但通過對上述100起案件的分析,找到犯罪地點對于確定犯罪數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在上述100起案件中,45起發(fā)生在家中,13起發(fā)生在車輛中,30起發(fā)生在商店或單位中,11起發(fā)生在戶外,1起發(fā)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
(二)“一對一”案件犯罪數額的司法處理
1、就高認定
至于高認定,是指按照起訴書指控的數額或者被害人提出的被盜數額來認定。從選取的樣本案例來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告人不承認盜竊,但有在案證據,特別是客觀證據,能夠證明被害人提出的被盜數額,從而按照高位確定;另一種是雖然被害人主張的數額與被告人承認的數額不一致,但法官認為該案證據足以支持被害人的陳述,所以根據被害人的陳述認定。上述100個案例中,有26個案例屬于認可度較高的情況。
2、就低認定
就低認定系指按起訴書指控的犯罪行為數額或被害人問題提出的被竊數額中的低位予以進行認定,從選取的樣本企業(yè)案例看,主要矛盾存在于一個被告人必須承認中國盜竊,但數額與被害人報失的數額有差異,而在案證據我們不能提供支持以及被害人陳述或可以得到印證被告人自己辯解的情形,大都以“存疑有利于提高被告人”的原則就低予以分析認定。在上述100起案件中,有49起案件都是屬于就低認定的情形。
3、高低之間
在“高”和“低”之間的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既沒有根據其收到的證據,也沒有根據適用證據裁決規(guī)則重新確認犯罪數額的情況,確定起訴書中指稱的數額或受害人偷竊的數額,也沒有確定被告承認的數額。在這100起案件中,有21起屬于這一類,最終被確定為處于最高和最低數額之間。
4、不予認定
不認定的情況主要是指被害人雖然提出了被盜數額,但沒有相關證據支持,最終犯罪數額沒有被認定。如閆某盜竊案,因被害人無法提供贓物的購貨憑證、購銷發(fā)票、現金支取憑證等相關證據,無法核實贓物及現金等涉案財物的價值,故該案一、二審法院均未認定犯罪數額。
上海刑事案件律師提醒大家,從上述關于 "一對一 "盜竊案件犯罪數額處置的司法實踐中可以看出,雖然法院最終根據立案證據認定了此類案件,但通過對相關案件的分析,存在大量案情相似的案件,最終認定存在不一致之處。下面就從這類案件的證據特征和判斷規(guī)則入手,分析一下認定難的原因。